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国便宜劳动力的优势开端逐渐消散,而作为新兴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则迅速崛起。 2012年中国机器人购置量达到2.3万台,中国一跃成为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领先美国、德国。 中国拥宏大的市场,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技巧上发展上却先天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稍显单薄。 尤其是近10年来,进口机器人的价格大幅度降低,我国自行制作的普通工业机器人在价格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为了重塑我国制作业的竞争优势,为主动化道路打开大门,2012年国家出台《智能制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方案》,其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论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把持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巧,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巧突破和产业化。 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人口红利却削弱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利用领域越来越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调查创造,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比例)进步了210%。 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干政策,多个省份都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 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广泛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备必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 与重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巧单薄、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 目前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占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 金模工控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介绍说,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要害元器件广泛依附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程度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建议国产机器人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利用,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NextPage] 工业机器人引发制作业 近几年,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珠三角、长三角许多企业外迁,为了保持利润,他们不得不将制作环节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国家,甚至迁到人力成本低到不能再低的非洲国家。 曾经的“世界工厂”面临艰巨的转型 然而,畅想中总部经济和品牌化过程对大多数普通制作企业来说非一朝一夕可得。 与此同时,世界领域内正悄然产生另一场制作业的,同样以迁移为主题,却是与上述迁移方向完整相反的反向迁移。 一位美国专家今年提出:“当我们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作技巧相联合,将会产生一场制作业的。 它使得美国企业家在本地建厂开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这样,中国还如何能与我们竞争?美国注定要重新获得制作业的领导权,而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心了。 ”这位美国学者提出的向中国制作业宣战的三大技巧相联合产生的制作模式,可以称之为制作智能化,即智能制作。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把持、盘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巧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即将成为制作业无法替代的高科技、高效率设备。 十几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扩大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2~2012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9%。 其中,2010年和2011年涌现需求激增,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达16万台。 据预计,到2025年,有5%~15%的制作业工人将被工业机器人代替,全球装机量年均增速为25%~30%,高于过去20多年的增长程度,但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1999~2008年,安装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保有量为52290台,2011年为74317台,实现了42%的年增长。 目前,实际保有量应已超过十万台 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15000台,即使在全球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在逆势增长。 2010年安装量为14978台、2011年为22027台、2012年为24800台。 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作行业的占比达22.82%,这与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技巧突破有很大的相干性;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辨为8.71%和3.62%。 根据IFR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需求量达3.2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17%。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大都关心如何将企业做大,它们动辄是几千人、上万人的规模。 国外企业则更多的是寻求技巧领先,让自己的产品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制作中不可或缺。 中国制作企业重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巧 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进步,制作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 放眼全球,以“数字化智能制作”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即将到来,而这个的主角就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普及和利用。 [NextPage]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市场却被外资品牌把持。 据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盘踞前10位的以外资品牌为主,外资巨头把持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目前国外机器人品牌盘踞国内90%的市场,而国内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却只占不到10%的市场份额。 目前,除了有更多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不断涌现,而一些机床企业也开端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盯准了机器人产业,并已经开端做出实际举动。 且不论这些投资能在何时获得收效,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响来看,相干投资信息的披露带来的股价持续涨停也在必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作产业未来市场远景的看好。 面对光明的远景与产业化起步初期的单薄基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亟须建立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方案、共性技巧平台等“顶层设计”,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步伐。 而这其中,制定工业机器人专项方案,加大技巧研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据中国机床网(Machine35.com)懂得,随着近几年国内机器人概念的不断升温,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干扶持政策不断跟进。 2011年,工信部发布智能制作设备产业方案 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方案,提出要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把持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巧,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机器核心部件的技巧突破和产业化。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要害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浮现井喷式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宪民指出,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作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远景乐观。 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与机器人技巧相干的信息、家电、通信等设备制作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 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 2013年4月2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成立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科技会堂揭牌成立。 该联盟旨在增进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领导国内企业进步,推动行业前行。 各地机器人产业联盟相继成立,产学研齐心协力攻克机器人制作的尖端技巧。 要勉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利用和产业发展。 对技巧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工业机器人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撑。 积极支撑符合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同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达到必定程度的情况下,推出首台套补贴政策。 容许成立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以增进资金不太雄厚的小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租赁或可成为增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NextPage] 关于机器人的用工成本,广州数控一位市场部负责人表现:目前一台功效较简略的2轴、4轴机器人的造价已经降落到10万元/台以下,国产6轴机器人的价格低至13万元/台。 而现在国内一名制作业工人每年的薪金成本达到四五万元 根据十二五方案,要是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增长15%的目标,这更将是一笔宏大的支出。 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每台机器人至少可替代3名工人,那么不到1年即可收回成本。 即使加上相干员工的培训和设备掩护费用,18个月即可收回所有投资。 而机器人的应用年限通常为10年,因升级生产线而淘汰的机器人通常也能服役3年以上。 若一台6轴机器人可以替代四五名工人,三班倒即是12~15名员工,每年可节俭的工人成本48~60万元,实际收回投资所需的时间与购置2、4轴机器人无异,差别的仅是最初投入设备所需要的资金。 除了人工成本优势,采用机器人生产还可大幅减小生产面积。 本来需要一个可以容纳3000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只需要一间可以容纳1000人的厂房即可。 通过工人与机器人的配合作业,产能甚至还能增长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