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加工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采购
  • 企业
  • 产品
  • 资讯
搜 索

中德差距:中国“工业4.0”步履维艰

  2014年,关于“工业4.0”的研究会频频举办,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工业4.0消灭淘宝只要十年”、“中国应赶紧学习德国工业的4.0模式”。

  其实大多不过是千篇一律、一厢甘心的憧憬罢了

  中德差距为何说中国离“工业4.0”很远,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将开启“工业4.0”的德国和当今中国的现状。

  来看德国,德国制作工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作工业之一:1、德国更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

  2、德国拥有壮大的设备和车间制作工业,在世界信息技巧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程度,在嵌入式系统和主动化工程方面也有很专业的技巧。

  3、在发掘新型工业化的潜能方面,德国拥有先进的工业基础与大批的人才储备。

  4、欧盟拥有众多科技强国,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在科研、管理技巧、专业人才等方面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交换可以更频繁便捷。

  反观中国制作工业的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中国制作业发展迅速,但属于粗犷式发展,集中在中低端。

  虽然基础很大,可是总体技巧含量不高,这也是中国企业仅仅对“大”的寻求的病态现象。

  2、中国现在很多生产设备能够国产化,但其品德,稳固性,扩大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比如在精密模具方面,还需要大批进口

  3、从业人员,制作业第一线的工人文化素质广泛不高,缺乏技巧工人,依附国外技巧人员。

  4、“工业4.0”所请求的生产实现数字化把持,即可实现全主动生产的前提的精加工,而中国制作业的主体还是停留在初级加工。

  5、中国周边的情势导致中国能与邻邦在科研、管理、人才方面的交换十分有限。

  所以,综合这几个方面,我认为德国可谓是厚积薄发,完整有能力去开展对下一个工业时代的摸索。

  而中国的现状致使中国当前还无力去实现“工业4.0”

  早已上马,却举步维艰“工业4.0”的核心概念CPS(赛博物理空间),是由通信设备连接起的网络化传感器,生产设施、产品的把持系统。

  类似的概念中国政府早已提出——“两化融合”,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增进信息化。

  这个早在2002年就提出的国家战略,直到2013年底,工信部部长苗圩才在国务院消息办的发布会上表现:“两化融合”是工信部立足之本,现在正制定“两化融合”标准。

  至此,这个仅存纸上的国家战略才有了完整的解释,有了可以遵守的制度标准。

  另一方面,生产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对智能制作设备的大批需求。

  从对智能制作设备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看,当前许多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人力等条件还不具备应用工业机器的请求。

  同时,碍于成本回报比率和周期的不断定性,许多企业对运用智能制作设备等仍有疑虑,智能制作设备价格偏高,难以遭遇,成本回|收周期过长,投资风险大。

  这就导致“两化融合”这样的国家战略进展缓慢

  如今,这个以企业为推动核心的“工业4.0”,不过是“两化融合”的延伸,“两化融合”从提出到制定标准用了十年时间。

  中国的成绩起源于血汗工厂模式,所以中国又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出转变,敢于壮士断腕,推动起“工业4.0”呢?我看为时尚早。

  标准化之争尚未尘埃落定在“工业4.0”时代,设备更趋于复杂化,设备和系统的顺畅配置就需要新的标准来支撑。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协会等机构也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德国信息技巧产业协会、德国机械制作商协会和德国电器电子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近300家企业中有半数以上都认为数据的标准化是“工业4.0”所提出的最大寻衅,难度甚至超出了流程和工作组织。

  标准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设备特点把设备进行分类和描写,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标准,而且要实用于每家制作商。

  然后每台设备都拥有一套自己的数据包,这套数据包描写了设备的所有特点和服务。

  当然来自不同制作商的部件必须应用同一种语言,部件之间才干自发地相互交换。

  所以,正处于摸索阶段、连统一标准都尚未确立的的“工业4.0”对中国来说实在是风险宏大,等德国的标准化之争结束,世界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履行,中国再来讨论“工业4.0”也不迟。

  中国制作业,忌邯郸学步一些业内人士表现,近期的“工业4.0”并不尽合适中国制作业。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还没完整走完

  从制作设备到产品工艺都与其他制作大国差距很大,没有核心技巧,劳动生产率低,只能停留在低利润的初级加工阶段。

  第二,便是中国制作业目前的一个通病: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功近利,做大做强。

  2005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成果其美国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9.2%至2012年跌倒8.7%,如今又收购摩托罗拉,29亿美元只拿了2000个移动核心专利;TCL收购汤姆森,豪言十八个月扭亏为盈,成果2006年累计亏损20亿国民币,2007年申请破产清算;再看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2012年沃尔沃全年亏损4.46亿国民币。

  中国制作业切忌好大喜功,想通过收购把自己做大做强,挤进世界企业500强的想法。

  真正的做大做强不是通过收购这样的方法,看看欧美的制作业,无不是专注于控制核心科技,调剂管理方法、优化成本管控,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把企业的利润率做大,抗风险能力做强。

  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有转型之难,后有劳动力成本之高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万不可信手拈来一个“工业4.0”就急忙上马。

  从2002年的“两化融合”到今天的“工业4.0”,我们应当明确的认识到,当年的“两化融合”不过是对未来工业的美好构想,根本就是不切实际。

  现在的“工业4.0”也遇到了同样的境况

  所以,中国制作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种心态不能有,不要邯郸学步

  解决蠕变效应便是成功“工业4.0”离我们的确很远,不过在个别优良企业(如西门子)向这个方向积极推动的途中,都会给全部行业带来相应的蠕变效应。

  这些蠕变效应就是我们目前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于中国,“工业4.0”带来的蠕变效应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详谈,仅举一例: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从中国制作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直击这个问题的要害就是知识产权

  我们就以当前科技公司新秀魅族来作参考

  2003年成立的魅族,直到2007年才开端着手创造专利的布局,2010年才提交收个实用新型专利。

  截至2014年10月,魅族的创造颁布数为107个,专利可检索总量为180个。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的布局和掩护上,魅族都显得非常“迟钝”,身为新一代的科技公司尚且如此,那传统制作业在面对知识产权上又是如何呢?知识产权是争取未来的利器,中国的转型升级,少不了的,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勉励、利用、掩护、规范。

  当前中国制作业广泛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和掩护,企业形成不了竞争力。

  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当前管辖侵权诉讼的法院散布广、数量多、上诉法院不统一,无法确保裁判标准统一以及在专利领域里维权难等,具体包含“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所以加强知识产权掩护,也是赞助由中国制作到创造的有效道路。

  如今最高法提议研究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无疑是对知识产权掩护的一大利好。

  蠕变效应还有很多资源效率、城镇化和人才结构调剂等,但我们现在从知识产权上就可以看出“工业4.0”对当前的中国依旧太过理想。

  放眼世界制作业大国,无不提出针对制作业振兴打算,而德国的“工业4.0”能否转变其经济增长的颓势,我们也不得而知

  在业界夸张,炒作“工业4.0”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工业4.0”对任何国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中国来说,更是非常遥远。

查看更多本类信息  加入收藏  返回上一页
最新消息
·2020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
·2020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览会
·2020深圳11月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技.
·2020中国未来工业机械展
·2020第22届上海工业博览会
·2020广州汽车轻量化展览会
·2020广州国际空压机及气动技术展览.
·2020广州数据中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20上海低碳科技博览会
·2020上海化工新材料展览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