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加工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采购
  • 企业
  • 产品
  • 资讯
搜 索 发布采购
发布供应
中国正向“唯GDP”时代告别

  中国经济的变动状态及宏观政策的调剂思路无疑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表全新经济统计指标系统,转变着重经济增长,转向重视反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从新的指标系统来看,经济增速具有反响经济稳固作用,仍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被存留下来,但已并非唯一指标。

  据懂得,新的指标系统从经济稳固、经济安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良等八方面,选取40多个核心综合指标。

  这些指标还包含债务余额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服务业增长值占国内生产毛额比重(GDP)、居民消费率、城镇化比率、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每万名就业人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单位GDP能源耗费降低率、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居民人均可安排收入和人均GDP之比等。

  按照现在应用的SNA1993标准,只有机器之类的有形资产才会计入到GDP的投资项,研发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计入。

  而按照即将采用的SNA2008标准,研发将被计为投资而非成本,这是最重要的调剂。

  事实上,近年来多国进行了GDP盘算方法的调剂

  美国在2013年完成了对GDP统计方法的调剂,将电影版税和研发支出等21世纪的组成部分纳入政府统计数据,使美国经济总量增大了3%;新加坡也开端采用新标准,这对其GDP数据的影响十分明显;韩国也打算采用新标准。

  高盛报告指出,采用SNA2008标准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同样明显,因为今年来中国研发费用增长速度特别快。

  如果中国今年的研发费用增长为14%,那么新标准下GDP可能会增长约0.1%;如果增速为过去五年的平均程度18%至20%,那么GDP可能增长约0.2%;如果增速为2004和2009年的24%以上,那么GDP可能增长约0.3%。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提示说,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财政部长楼继伟也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持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特别是保持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固,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变更而做大的政策调剂。

  中国政府高层的断定可以赞助我们看清宏观政策的调控思路。

  某种意义上说,这预示着中国正向“唯GDP”时代告别,优化发展结构。

  过去10年,中国经济曾经历高达双位数的年增长率,GDP增长率一度成为处所政府考核指挥棒,但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之痛;但高增长后,中国经济如今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剂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中国没有急于推出强刺激政策,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动,大力调剂结构,着力改良民生,经济依然保持安稳运行。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现,当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大,而工业领域的贡献在削弱,意味着今后分析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工业和制作业。

  相干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长值在GDP占比中进步到49%,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此外,虽然前8个月中国利用外资金额同比降落,但同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近9%。

  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

  连平指出,目前消费安稳增长,服务业占比上升,就业增长趋势良好,“经济下行压力其实没有投资和工业增长值数据所反响的那么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认为,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产生变更,单纯用工业增速来断定经济形势已经不合时宜

  “因为工业数据平平,就对中国经济远景做出悲观结论,本质是没有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情况。

  ”此外,一些分析指出,相干部门的底气和定力,也与决心调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有效市场,降低经济对政府干涉的依附程度有关。

  回过火来看,李克强“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楼继伟“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变更而做大的政策调剂”;加上国家统计局修正经济统计指标系统,是意有所指,流露的信号非常重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将告别“唯GDP”时代。

  以此来的宏观政策,调控思路便不难懂得:第一,不再把寻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短期内会保持一个增长区间。

  消息人士称,政府的底线就是稳固就业以及不产生大领域的债务违约,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经济增长7.3%-7.4%是可以吸收的。

  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强调,只要就业充分,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

  第二,不会直接出台全面放松政策,比如全面降息、全面大幅下调存准。

  但窗口领导、定向放松等机动工具会不断出台

  今年以来,经济下滑压力不断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取向都是定向放松。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宏观调控要“喷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

  这意味着在目前经济增长、就业等都在合理区间的情况下,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将持续成为短期宏观调控的主线,以“微刺激”代替“强刺激”。

  此外,货币政策将会更加重视价格调控,领导资金利率下行。

  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近期正回购利率的下调都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这种转变。

  第三,推动市场环境建设

  过去十年,中国的市场环境并没有明显优化,在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的方面,中国甚至涌现了倒退,在很多市场领域的“国进民退”,足以让民营企业和外资担心。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在不断增长,而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等成本因素又在不可克制地上升,“世界工厂”模式开端遭遇到寻衅。

  诸多因素叠加,难怪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和外资都在抱怨,在中国做生意赚钱越来越难了。

  正如专家所言,未来中国的关注的内容可能很多,但中国的市场环境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

  没有好的市场环境,就不会有外资的持续进入,不会有良好的创业与投资气氛,也不会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国内和国外的优良企业。

  第四,更加重视,通过市场化措施来降低市场梗阻,降低市场要素的流通成本。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是“三期叠加”时代全部经济系统调剂的成果,要想走出当前的软弱期只能通过深化,将前期累加的顽疾修正,才干重拾增长动能。

  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强调,没有强刺激,只有强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剂期,涌现意外数据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加大,这很可能将成为另一种“常态”。

  在这种“新常态”下,决策层保持定力,对经济增幅可能低于7.5%的容忍度在提升,“不唯GDP”的信号意义值得市场器重。

查看更多本类信息  加入收藏  返回上一页
最新消息
·2020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
·2020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览会
·2020深圳11月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技.
·2020中国未来工业机械展
·2020第22届上海工业博览会
·2020广州汽车轻量化展览会
·2020广州国际空压机及气动技术展览.
·2020广州数据中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20上海低碳科技博览会
·2020上海化工新材料展览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