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作为中国机床工业最重要的贸易展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以下简称:CIMT2015)此次迎来了德国机床工业的强势来袭。 225家德国著名企业在净面积9,5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上向行业展现其高精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德国机床制作商协会(VDW)总经理舍费尔博士在于北京举办的消息发布会上说道,“此次德国展商的数量为历年之最,同时也成为CIMT展会上最大的海外展团。 ”他补充道,这无疑表明了中国作为德国制作企业重要出口市场的重要性。 而德国则是中国工业部门第二大生产技巧供给商 舍费尔博士指出,“多年来,中国用户和德国生产技巧供给商之间的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 ” “德国制作”机床在中国广受欢迎 德国的机床技巧先进。 代表了创新、品德和可靠性 来自单一源头的机床、解决方案和服务为该行业收获良好的国际名誉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机床产品不只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广受欢迎 2014年中国进口的机床中24%来自德国 这表明,德国事中国机床工业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供给商 近年来,中德的机床贸易往来互惠互利,日益繁荣。 “德国的机床制作商效仿已建立起现代化生产能力的国际汽车制作商,不断采用最佳技巧,如今已成为中国全部制作业的供给商,”舍费尔博士解释道。 多年来,中国亦已成为德国制作企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近年来,德国向中国的出口额稳步增长,2008年至2012年间增长了200%,达到26亿欧元。 2013年,中国的机床工业遭遇了更为严格的周期性状态:机床消费和进口下跌,包含来自德国的产品。 2014年,进口额涌现回升,达到约23亿欧元 中国政府已发布,其发展目标是推动工业部门的质量提升,同时进步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中国的工业部门而言,进行现代化和多样化发展的一个要害因素就是技巧先进的机床。 “而德国的供给商可以成为其可贵的合作伙伴,”舍费尔博士表现,他极力主意加强中德之间的合作。 “德国的机床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技巧经验,具备精彩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拥有国际化的工业用户。 这些优势在重要的消费行业中大受青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供给商,另外还有机械工程行业、电气工程工业、金属加工行业、飞机和轨道车辆制作业、造船业、医疗技巧行业等,”舍费尔博士补充道。 特别是,德国的机床工业早已在中国扎根立足,拥有150多家负责销售、服务、甚至是生产的子公司。 这使得中国的客户可以随时接触具备专业能力的接洽人,并获得快速可靠的服务支撑。 德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由于德国机床在全球领域内广受欢迎,因此,德国的机床行业也成为全球机床贸易中首屈一指的制作商和出口商。 2014年,德国企业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德国和日本作为出口在国家经济中占领很大比例的高端制作业大国,仍然在竞争一流出口国的地位。 去年,德国凭借其绝对高端、极其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再次博得这一比赛。 德国以在全球出口总额中21.3%的占比持续领先日本,称霸冠军宝座。 日本经济正在因日元贬值而受益,并且向在德国和欧洲、当然还有中国的出口中取得大幅增长。 不过,就产量而言,德国稍逊于日本 以净机械贸易额盘算,即不包含零部件和配件,德国的产值在全球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要降落4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日本的净机械贸易额增长了20%,达到约110亿欧元,在全球排名第二,中国以21%的占比高居榜首,日本紧随其后,为18.3%,德国为18.0%。 德国企业对2015年持谨慎乐观态度 德国机床工业预计全球经济在2015年将会复苏。 这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机床的需求应当也会增长 伦敦牛津经济研究院最新的预测指出,全球GDP有望增长2.8%。 这一数据略高于上一年的参考值 工业生产总值预计将上涨3.2% 重要消费行业中的全球打算投资有望涌现6%的更大幅度增长。 油价的下跌正在大力提振全球经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油价在某些时刻的跌幅甚至达到一半以上。 此外,欧元汇率的降低也在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这两大短暂性的积极影响正在加强投资者的投资偏向,德国的机床工业也因此从中受益。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行业在2015年将会迎来需求量的进一步增长。 产量预计将增长3% 以创新保障长期成功 德国机床工业是一个以技巧驱动的行业。 受全球对气象变更担心的影响,加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资源效率、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耗费已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不只是欧洲委员会,我们的消费者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节能从长远来看能够降低成本。 欧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制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标 实现这些目标不只要通过应用非常高效的生产设备 利用待机概念或能源回收系统等方法在客户的生产设施中履行智能操作,在机床中应用高效的部件、驱动器、工具和把持系统,这些方法将为整条价值创造链带来潜在的能源节俭。 VDW的成员企业和汽车制作商就共同开发所需的解决方案问题进行了直接对话。 这同样有益于全球其它行业中的消费者 在生产工艺这个问题上也有同样的节能趋势;例如通过广泛应用增材制作技巧。 在产品原型的早期开发阶段,过去常常应用激光烧结、堆焊或立体光刻技巧,而如今,增材制作技巧的利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它正在被用于生产备用零部件、小型系列产品、工具或具有复杂几何图形的铸造模型。 此外,该技巧与传统工艺的联合大大拓展了其潜在的利用领域。 最后,全球正在对工业4.0、数字化转换、工业生产操作的协同效应这些问题进行持续讨论。 讨论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囊括供给商、设备制作商和消费者的网络这一愿景。 企业应邀在互联网上—如有需要,亦可在全球领域内—将自身的资源、机器和物流系统建成一个网络。 所有的对象通过数据和信息自主交换系统对彼此进行管理 其目标是同时变得更好、更机动、价格更可遭遇 这一愿景能否成为现实、何时成为现实尚未可知 不过,企业正在摸索工业4.0对自身生产操作和商业模式的潜力影响。 舍费尔博士最后流露,“一些企业已经将符合工业4.0请求的产品投放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