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土耳其T-300火箭炮,实际引进的是中国卫士-1火箭炮技巧。 中工出口之星近日,一则媒体发布的消息再度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中工出口。 有记者报道,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外贸型号FD-2000成功中标土耳其军购。 尽管这则消息后来马上被证明是该记者懂得有误,但中国红旗-9导弹确实已称得上当今中工出口的明星设备。 中国在从一个制作业大国向制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正在迅速提升包含军工出口在内的高附加值设备出口额。 那么除了红旗-9,中国还有哪些明星军工设备?在介绍今天的明星之前,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历史。 20世纪80年代,是中贸出口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中国的军工企业在“创汇”这一当时最有号召力的口号指引下,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力和低廉的价格杀进了国际兵器市场。 尽管以今天的眼力来评价,当时出口的设备技巧含量不高,但这些设备的出口,却为中贸在海外市场赚得了极为难得的第一桶金。 出口功劳老将歼六歼七战机——中工第一售1979年1月2日,中央批准对外军事援助由本来的全部无偿援助改为收费、以货易货和无偿援助三种方法;18日,航空工业部党组根据上述精力上报成立中国航空技巧进出口公司。 从此,中国航空工业开启了出口创汇的新时代 就在中航技成立的当月,埃及政府正式提出请求我国供给几种飞机、发动机和航空备件。 1979年5月,中国和埃及签订了50架歼六、歼教六战机和248台发动机的出口合同,两国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军售谈判,总计金额超过了1.5亿美元。 这是航空工业第一笔外汇收入 相对歼六,歼七是中机乃至军贸出口走出的一条重要道路。 从1982到1983年,歼七II至少有150架以上出口到埃及、伊拉克和苏丹。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出口的歼七战机历经不断的改良,已经成为一个宏大家族。 中国出口歼七,尤其建立起了“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积极干什么”的市场理念。 69式坦克——创汇十多亿美元伊拉克一开端通过沙特向中国购置了百余辆设备100毫米主炮的69-I式坦克,随后感到物美价廉,开端大批购置。 在海湾战斗之前,伊拉克总共购置了大约1800辆到2500辆的69式坦克。 根据617厂厂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短短几年间,该厂靠出口的69式外贸坦克就创汇十多亿美元。 到了海湾战斗,由于伊方保存实力,设备T-72的精锐共和国卫队往后缩,反而是设备了69式坦克的伊军打得更艰苦,与技巧至少领先自己两代的美国M-1坦克殊逝世搏斗。 2003年的伊拉克战斗中,69式坦克在战况最激烈的纳西里耶之战中再次出马。 尽管大部分69式坦克被当作临时炮台,还是一度挡住了美陆战2师的进攻。 4辆埋伏在建筑物中的69式坦克击毁、击伤数辆美军AAV两栖战车。 K-8教练机——利用外资借船出海中国设计生产的K-8教练机创造了中国外销军机一次出口数量最多的纪录——1999年一次出口埃及80架K-8教练机。 该项合同金额达3.45亿美元,也是当时中国航空产品出口史上的最大一宗。 中航技利用巴基斯坦空军对教练机的需要,将巴方资金引入新型喷气教练机的研制。 1986年8月,中航技与巴基斯坦国防部签订了《中巴合作研制新一代教练机总协议》,巴方投资600万美元。 至此,新初级喷气教练机才正式立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K-8上几乎是没花一分钱,但通过借船出海,却收获了数亿美元的回报。 正是K-8的成功,也让洪都公司有了后来研制生产L-15“猎鹰”教练机的雄心壮志。 出口当红小生轻型护卫舰——机动机动“量体裁衣”2006年4月,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了向巴方出售4艘F-22P护卫舰和相干技巧转让的协议。 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中国沪东造船公司总共将3艘F-22P型护卫舰交付巴方,而在2013年4月,巴方利用中国供给的技巧,在本国的卡拉奇造船厂完成了第四艘F-22P型护卫舰的建造。 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4艘护卫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军用舰艇批量出口合同。 从目前颁布的材料上看,F-22P护卫舰除了舰艇动力应用德国的MTU柴油机以外,其舰空导弹、前主炮、近防火炮、鱼雷、电子战系统以及反潜直升机均来自中国。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出口F-22P护卫舰不会受制于人,可取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了向国外整体输出护卫舰建造技巧的能力。 这对于很多渴望建立有效近海防御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2013年开端,网络上相继涌现了中国为孟加拉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生产轻型护卫舰的照片。 这些护卫舰的涌现,阐明随着中国现代舰艇制作技巧的宏大进步,可认为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量体裁衣”,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采用模块化建造模式,通过兵器、电子等各系统的增减、搭配来满足不同国家的需要和经费程度。 多管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提起火箭炮,人们都会想起一个宛如俄罗斯美少女的名字“喀秋莎”。 而中国也有一种“卫士”火箭炮,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并且带动了中工对国外火箭炮市场的大力开发。 “卫士”系列火箭炮由航天科技团体下属的四川航天技巧研究院开发,是一种陆军应用的远程压抑兵器。 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没法做到像美军一样重要依附空军打击,因此地面压抑兵器仍然需要。 射程达到100公里的中国“卫士”的涌现,立刻引发某些国家的注意。 1997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土耳其签订了输出WS-1火箭炮的技巧,土耳其引进“卫士”火箭炮系统后,对其应用效果很满意。 一批国产火箭炮开端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例如孟加拉国购置的70公里射程的“卫士-22”和140公里射程的“卫士-33”火箭炮,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则进口了简易制导装置,精度更高的A-100火箭炮,苏丹进口过一批射程达到200公里的“卫士-2”制导火箭系统。 以“卫士”为代表的中国火箭炮,具有简略制导能力,又规避了“弹道导弹”的敏感性,必定能在未来的兵器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军视察从“不当军火商”到“不当军火商不行”中国对外军贸,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本身也蕴含着中国对兵器出口的态度、见解的转变。 1970年5月与西哈努克会见期间,西哈努克向谈到了对中国向柬埔寨供给军事援助的偿还问题,当面表现说:“我们不是军火商。 ”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向亚非第三世界国家供给了大批的无偿军事援助,甚至在抗美援越期间向越方供给了比本国部队更好的设备。 以现在来看,这加剧了国家的经济累赘,而且在必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军工的正常发展。 当年,对于“不当军火商”的真正潜台词是:国家战略利益的争取是无价的。 当时刚刚建立的中国国防工业,产品大多以仿造苏制兵器为主,技巧程度单薄。 大批赠送兵器设备使得中国兵器在很多亚非拉国家有了深厚的人脉。 而一些文章中认为,在初期,同志曾经说: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 这种转变的基础,也是来自于积累的“人脉” 其实,无论是的“不当军火商”,还是的“要当军火商”,在看似抵触的背后,是成熟睿智家的审时度势。 出口明日之星MBT-3000坦克——东西合璧拼口碑2012年首次在巴黎欧洲国际防务展上亮相的MBT-3000坦克,几乎综合了东西方坦克的所有优点。 该坦克的整车质量只有51吨,再加上1200马力发动机,越野速度可达每小时71公里,驾驶坦克就像驾驶主动挡轿车。 MBT-3000坦克内部装有空调,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空间都可媲美西方坦克。 MBT-3000坦克还具有西方坦克不具备的炮射导弹发射能力。 从综合程度来看,MBT-3000坦克已经全面超出俄罗斯的外销主力坦克T-90S,具备和西方主流坦克较量的实力,但需要克服的艰苦是口碑和价格的定位。 绝大多数坦克购置国仍然对德国坦克、俄罗斯坦克情有独钟,因为这两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批的坦克应用经验。 中国坦克既然没有实战上的“口碑”,就要在人机工程、驾驶品德、售后服务等其他环节上博得口碑,这就要考验中贸企业的“内功”了。 “猎鹰”教练机——泼辣自负上展台很多军事爱好者都认为,中工军贸企业参加国内外航展,总是展现模型多而实体设备少,但有一种中国航空设备在中外航展上是极为生动的,不但几次以实机的状态赴海外参展,而且还极为泼辣、自负地同国外F-22、F-15、“阵风”等一流战机空中竞技。 这,就是洪都公司的L-15“猎鹰”教练机 目前,世界各国由于航空设备进一步更新换代,正在形成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研制和换装的第三次热潮,因此这一市场既有光明的未来,又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L-15高级教练机总设计师张弘曾经向记者概括了L-15的优点:在研制时间上,L-15与国外同类保持同步;在训练效能方面,L-15飞机略优于YAK-130和M-346,与T-50相当;在效费比喻面,L-15飞机高于同类教练机20%左右。 歼-31战机——勇闯四代机市场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以“实机”形态涌现的歼-31战机,成为航展中的焦点明星。 按照中国兵器在航展上曝光和外销的某些内在接洽,中国的第二种四代机,明显瞄上了国际市场。 中国敢于闯进美俄把持的四代机市场,显示了中国航空人的志气。 但国际兵器市场发展到现在,仅靠卖设备本身是没有前途的。 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并有大的发展,军工强国拼的是一种综合实力,是一种涵盖政府公关、系统输出、模式创新、形象塑造、服务增值为一体的军贸出口路线。 出口歼-31作战飞机只是一方面,中工企业要有向外输出一整代空军攻防系统的魄力。 准确制导弹药、数据链系统、反隐身雷达、远程预警雷达、中小型预警机、C4ISR指挥网络,这些都能够和歼-31的出口融合并得到相互增进的机会。 如果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歼-31“航程”就会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