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雾霾遮天,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的成果。 而工业污染正是中国五高三低的落后生产方法所产生的必定成果。 中国制作如何发展?靠第三次工业? 中国仪表网讯不久前北京市与中央签订责任书,承诺到2017年大气污染得到改良,其中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 河北省也立下军令状,钢铁产能新增1吨领导就地免职 究其原因,是产能过剩造成了大批的资源糟蹋,加重了环境压力。 据有关部委披露,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格,单位GDP能耗前两年只降落了5.5%。 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水体污染依然突出,5000多万亩耕地受中重度污染不宜耕种。 雾霾防治形势逼人,全国有6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 节能减排与雾霾防治本就是同根之木,同源之水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粗放,2012年用世界21.3%的总能耗创造了11.6%的GDP。 工业结构趋重,2012年工业能耗、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又同比上升,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十面霾伏的三大源头则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其中燃煤对雾霾的贡献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 重度污染地区几乎都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大中型城市,水泥、钢铁、焦化、火电厂、化工制作和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是污染物的重要起源。 因而要持续强力推动节能减排,在火电、钢铁、水泥和有色等重点行业实行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打算开工建设水电2000万千瓦、核电335万千瓦,风电、太阳能电站装机8000万千瓦、1600万千瓦等。 2012年,我国制作业收入超过90万亿元,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世界第一。 但五高三低的落后生产方法(高投入、高速度、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不仅对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形成了宏大压力,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技巧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制约了产业结构调剂升级的力度和速度。 迄今为止,中国高技巧产业仅占制作业比重的12.5%,要害技巧对外依存度高达50%。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也指出,中国很多行业的高端环节大批依附进口。 比如电子制作业规模世界第一,但高端芯片的80%和液晶面板的70%依附进口;高铁虽新晋中国名片,但轴承、轮毂和轴等要害零部件依附进口;年产钢铁7亿吨,但高级钢材每年进口七八千万吨;高级数控机床的90%和高级数控系统的95%依附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础由国外垄断;高端医疗器械70%~80%依附价格昂贵的进口或外资品牌 正因中国制作业核心技巧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年来一直积极引进外资,希冀可以通过市场换技巧实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技巧外溢,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和高端突破。 现实却是先进技巧和设备一代代引进,消化创新乏力被动追赶;高端产品和部件大批依附进口,基础制作仍然单薄;而且在华外企形成了新的技巧和市场垄断,阻碍了民族企业的技巧进步和发展壮大。 如果再解剖一下,最极端的见解莫过于中国只是依附西方的装修工,而不是全球的工程师。 不错,中国制作虽有一些孤立的亮点,也在某些领域形成了点,却还远远没有形成面。 各地的产业集群疏散孤立,协作疏松低端混战,合力集聚尚需时日,尚未形成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那样的体量程度。 有些人认为,既然中国民族工业还不强,创新和新技巧又成为新一轮工业竞争的要害砝码,就或多或少地盼望在华外企能助推中国工业的创新升级。 但在中国注册纳税,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国别界限 从产权上看,比如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产权无疑属外国人所有,其秘方更不属于中国人。 从生产上看,跨国公司都是按照技巧生命周期在世界进行贸易投资、实行国际分工,所谓的全球流动,实际上只是逐利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先进的核心技巧、要害工艺是跨国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怎会授之于人?从技巧上看,这些企业的技巧创新也绝对不是中国的技巧创新。 在华建设科研中心也只不过是利用中国便宜的科技资源而已,视之为科技进步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辞。 那机器人是中国制作业提档升级的福音吗?第三次工业对于中国真有那么美好吗? 面临问题之一,就业减少。 中国制作的比较优势是便宜劳动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利用必定导致就业减少。 显然,不可能再靠大批投资来吸纳劳动力,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服务业又不太可能,中国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宏大的服务业队伍。 因此,有选择地扩大内需,或许是惟一的选择 面临问题之二,制作外流 同是应用工业机器人,成本价格相差不大,那中国制作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在发达国家建厂的优势是市场反响快、物流配送短,在欠发达国家建厂的优势是生产要素价格低,极有可能导致高端制作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制作业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迁移。 虽然产业在全球领域的梯次转移不可避免,但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后期,如果第三次工业的浪潮稍晚一些,给的时间再宽裕一些,中国工业是能够实现自然和逐步升级的。 但历史没有如果,科技进步不存在假设,须人为地、有打算地加速这一过程,否则拉美化决非危言耸听。 面临问题之三,中国机器人能不能自主地发展?如果可以,中国制作可以在第三次工业中盘踞一席之地。 但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总体技巧上仅相当于国外90年代中期程度,要害元器件仍受制于人,90%依附进口。 近年来ABB、FANAC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建厂,工业机器人价格逐年降落,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化发展。 如果再走组装加工的老路,只怕又是依附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重商主义国富战略风行长达300多年,其认为进口低端产品并出口高端产品是好的贸易,而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是坏的贸易。 目前,中国陷入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和出口实物产品换取美元纸片的坏的贸易的边沿,这并不是一条通向国富民强的大道。 虽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掩护幼稚工业和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理论好像已不合时宜,但德国和美国正是据此迈入世界工厂的。 不管如何艰苦重重,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战略永远必须服务于本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是唯亚当斯密是从,惟《国富论》独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