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报告■徐光瑞众所周知,班加罗尔凭借软件服务外包的强势发展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著名凑集地,被誉为“硅谷”,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施展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当前,我国制作业正面临全球新一轮产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机会,同时也经受着固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严格寻衅。 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格外抢眼,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产业不仅实现了较快增长,而且为制作业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科学研判我国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的形势,深入研究优势与不足,对于加快推动制作业服务化过程,进而向制作强国迈进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懂得制作业服务外包?(一)制作业服务外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服务外包是一种商业行动,即企业(或机构)以进步效率、优化产出为目标,将生产环节的部分中间业务运动以契约情势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供给商来完成。 相应地,服务外包产业是指从事服务外包业务运动并从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企业集合。 按照业务类型可划分为信息技巧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按照业务起源地可划分为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 从发展规模看,IDC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逐年进步,2012年达1217.2亿美元,增长18.6%,来自、欧洲和日本三个市场的发包总额占到全球的88%。 近几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增长迅速,2013年合同履行金额达638.5亿美元,增长37.1%。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4818家,从业人员536.1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高达66.4%,高智力资源密集特点十分明显。 从利用领域看,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问卷调查2013》数据显示,2012年在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客户中,纯制作业占40.3%,与制作业相干的建筑及房地产占19.4%、生物制药占17.8%、电子信息占7.8%。 事实上,随着制作业与服务业边界日益含混,工业设计、运营掩护等服务与制作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可以说,制作业是服务外包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综合来看,服务外包产业是人才、技巧、知识高度密集的领域,发展以制作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制作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必定趋势。 (二)深入认识并加快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产业,对我国迈向制作强国意义重大一是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已成为加速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道路。 当前,我国制作业多年来快速发展赖以维系的要素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来自周边国家争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生态环境掩护的压力也急剧加强,高耗费、高污染、低效益发展模式急切需要我国制作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进步生产效率。 制作业服务外包具有明显的技巧溢出效应和绿色产业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制作业的创新能力并明显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助力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动。 二是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成为进步我国制作业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当前,新一轮产业方兴未艾,制作业服务化、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凸显,不少西方发达经济体都将服务外包产业视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支点。 我国应牢牢把握大数据、云盘算、互联网等新业态加速发展的历史机会,顺势大力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产业,不断进步我国制作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加强制作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的优势与不足(一)政策支撑、市场潜力和人力供给是较大优势一是政府非常器重,整体条件较好。 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措施,用于支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务院密集印发了增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复函,断定了多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国内环境相对稳固,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影响力不断进步,这些都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气氛。 二是市场潜力宏大,制作业基础雄厚 从市场需求看,我国事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宏大的消费基数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宏大的市场空间。 从产业基础看,我国事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和制作业第一大国,不仅规模总量大而且门类齐全,加之百万数量级的制作业企业,这些条件都为发展制作业服务外包产业供给了坚实的成长基础和可靠的配套保障。 三是人力供给充裕,成本相对较低 从服务外包的本质看,其起源与发展是市场利益驱动形成分工和集聚的成果,是企业为降低成本和进步效率而把特定业务环节进行外包的市场过程。 因此,我国充分的劳动力基础和较低的流动门槛,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供给了天然的要素保障。 与此同时,虽然近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有所上升,但我国宽大中西部地区的经营成本仍然较低,在全球重要接包地中仍有必定竞争力。 (二)发展环境、人才储备和企业规模是明显短板一是发展环境有待改良,特别是知识产权掩护亟待加强。 首先,我国虽然出台了大批增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与印度等国家相比,政策力度仍然相对较小,且不少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较难。 其次,我国不少行业的技巧标准系统与国际通用规范并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业务发展障碍重重。 最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对于信息安全的器重程度相对不足,相干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知识产权掩护不力已成为制约国外发包商将业务包给我国最大的担心。 二是技巧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中高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我国劳动力供给虽然相对充裕,但技巧人才总量明显不足,一个突涌现象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与企业“用工荒”共存。 诚然,企业用人与劳动成本密切相干,但调查数据显示,很多企业更苦于招不到合格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缺口宏大。 以广东省为例,2013年全省技巧人才市场求人倍率始终处于1.4以上的高位,远高于市场1.05—1.1的总体程度,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更是超过2.0,凸显了企业对高技巧人才的需求十分急切。 三是企业规模广泛较小,行业影响力相对较低 2012年在我国21159家服务外包企业中,合同履行金额低于500万美元的约占74.5%,超过1亿美元(我国将之划为大企业)的仅占3.1%,而印度服务外包企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印度将之划为大企业)的近50%。 此外,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且行业影响力较低,导致以轻资产为主的制作业服务外包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受到较大束缚,“规模小—贷款难—发展慢”的恶性循环克制了企业持续发展。 思考与建议(一)改良产业发展环境一是要不断强化政策支撑,进步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支撑力度,特别是重视扶持供给生产性服务的企业。 与此同时,加大对企业的调研力度,切实进步政策的可操作性。 在关税、生产税、中央销售税、、服务税等多个方面,印度政府都制定了勉励政策,力度较大且可操作性较强,对印度软件科技园和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要持续完善法律环境,适时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立法,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掩护力度。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印度政府专门出台了《信息技巧法》,对非法复制软件、捏造电子签名等行动都制定了十分具体且相当严格的惩治条款。 受此影响,印度企业广泛非常器重信息安全措施,大部分企业通过了相干信息安全部系认证。 (二)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造就系统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高中低端人才梯队合理发展,增进人才结构从“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 作为成熟软件产业的代表,印度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中、低人才结构系统:顶层是一些项目经理等高端管理技巧人才,中层是系统分析员等技巧领军人才,底层是程序员等大批的基础技巧人才。 二是加强产学研用紧密联合,不断优化人才造就模式,造就合适企业需要的真正人才。 印度始终特别器重职业教导对技巧人才的支撑,每年新增软件人才的80%左右都是由职业教导和培训来供给。 “订单式”的职业教导,为印度造就了大批技巧熟练的中低端技巧人才,能够很快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用。 三是加快建立服务外包技巧人才信息库,买通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就投资“科学人才库”,在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海外专家人才数据库,并将关重视点聚焦在能够解决软件服务领域要害问题的人才上。 人才库的建立,不仅使印度控制了全球软件人才散布状态,而且使印度在引进相干人才方面也盘踞了主动地位。 (三)强化“中国服务”与“中国制作”品牌并重要顺应国际服务外包多元化发展趋势,依托我国壮大的制作基础,领导企业转变“服务外包是低端业务”的狭隘认识,从“重制作、轻服务”向“服务和制作并重”转变,推动我国制作业服务外包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生物医药研发等高端领域拓展,器重打造“中国服务”品牌,进步我国制作业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虽然软件服务外包品牌已享誉全球,但印度近年来正在寻求转型升级并努力从服务走向制作,很多企业都提出“服务向产品转型”,旨在转变长期以来重要从事外包而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形象。 客观上,我国拥有壮大的制作能力,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方面拥有坚实的“产品”基础,依托并利用好“中国制作”来扩大“中国服务”的著名度,将极大加强我国制作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