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加工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采购
  • 企业
  • 产品
  • 资讯
搜 索 发布采购
发布供应
警惕中国制作产业的空心态势

  制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是一国经济指数良好运行的保障。

  只有大力发展制作业,实体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参加WTO之后,在积极引进外资政策以及全球制作企业降低制作成本的推动下,大批外资涌进中国,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作企业,以及台资、港资制作企业。

  这些企业充分施展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博得了大批的OEM订单,中国成为国际制作业的生产外包基地。

  正是这些众多出口导向型制作企业使得MADEINCHINA这个标识驰名全球,令国人自满、自满。

  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作业也供给了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也正因为此,中国制作业被称为世界工厂,增进了净出口额的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制作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壮大的基础

  然而,一段时代以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制作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特别是近来一些本土著名企业的发展困境更是让人堪忧。

  中国制作业正面临空心化趋势

  以传统的制鞋业为例

  中高端体育运动品牌李宁,自2010年就史无前例地关掉了500多家店,今年上半年又关店1200家。

  其去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5%至38.8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由上一年的47.3%降落至44.2%,同时员工成本开支占比从8.7%上涨至9.6%。

  除李宁品牌外,今年8月国内其他五大体育运动品牌安踏、特步、361、匹克和中国动向先后发布了2012年度的半年报,数据再次印证了全部行业的低迷。

  各品牌纷纷减少订货数量、关闭门店和加大促销力度,各家运动品牌股价也不同程度地缩水。

  不仅运动品牌,时尚品牌达芙妮自8月份起也陷入一场裁员风波,其上海总部大刀阔斧地裁员近300人。

  而在珠江三角洲一些小型企业,外贸出口量减少50%以上,许多生产线已经闲置。

  就在国内传统鞋业品牌遭遇发展困局的时候,全球鞋业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等也相继发布关闭在华自有工厂。

  早在2009年3月,耐克就叫停其位于江苏太仓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

  另据耐克年报显示,在2001年鞋类产品生产中,中国工厂占了约40%,排名全球第一,2005年这个数字降至36%,2010年则进一步下滑至34%。

  相比之下,耐克在东南亚的产能却一路高歌猛进,从2001年的13%发展至2010年的37%。

  其中,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7%,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二。

  越南凭借其成本优势代替了中国制作,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传统制鞋业代表了全部制作业的困境?熏其他产业如钢铁、建材、化肥也面临宏大的库存压力和产能过剩。

  不仅制作业本身面临发展困境,外界的大环境更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制作业正遭遇制作业回流冲击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受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及美国劳动生产率进步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15后美国某些产品在美国生产与在中国生产的成本将不相高低,这将促使家电等制作业行业回流美国。

  而咨询公司埃森哲的报告也显示,受访的制作业经理人有约61%表现将制作产能迁回美国以更好地匹配供给地和需求地。

  陶氏化学、卡特彼勒、通用电气和福特汽车等公司也开端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回到美国本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资源却依然流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当前,资金逃离制作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疏忽的一种现象。

  尤其对那些竞争力很强、创新请求很高的领域和行业,逃离现象更为严重。

  比如奇瑞这样以发展自主品牌为理想的汽车企业去投资煤矿,非主营收入在制作业企业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再如TCL与万通团体签订了《进一步推动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通过与地产企业合作,转而开发房地产。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进一步阐释了制作业的困顿。

  其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272家制作业企业,较上年减少7家,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74%,较上年的3.15%有明显降落,平均资产利润率也从上年的3.3%降落至3.03%。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制作业利润率降低,其上榜企业数量也已持续5年涌现减少的情况。

  从企业盈利能力来看,制作业500强报告显示,作为反响企业盈利能力综合指标的净资产利润率,2012年制作业500强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12.15%,较上年下滑0.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制作业500强企业平均盈利能力低于去年程度。

  其中,作为入围数量大户的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仅为1.56%,盈利能力几乎垫底。

  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入围500强的14家商业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0.32%。

  其中,中国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5.7%,但其利润却占到32.2%;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272家制作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虽占500强的42.7%,但利润却仅占25.04%。

  这也是5年来,5家商业银行占500强利润比例收入超过制作业,也是制作业利润占比降幅最大的一次。

  对此,报告指出,实业部门与商业银行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必定流出实业部门,流向金融部门,我国制作业也必定涌现空心化趋势。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制作业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釜底抽薪的作用。

  正当世界发达经济体重振制作业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对目前中国制作业的困局熟视无睹

  从根本上说,发展制作业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撑,给予制作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而不能再走国进民退的门路。

  具体来说,国家应当在税收、融资、政策导向、知识产权掩护及转移支付上做好中小企业的支撑工作。

  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中国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实体经济涌现空心化将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

  我们期待看到增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健康利好大环境,更期待我们的实体制作业通过产业升级,站上世界制作业高峰,振兴民族经济。

查看更多本类信息  加入收藏  返回上一页
最新消息
·2020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
·2020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览会
·2020深圳11月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技.
·2020中国未来工业机械展
·2020第22届上海工业博览会
·2020广州汽车轻量化展览会
·2020广州国际空压机及气动技术展览.
·2020广州数据中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20上海低碳科技博览会
·2020上海化工新材料展览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