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讯:以西铁城、大金、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正在越来越多退出中国等海外市场,虽然日本媒体以“日本制作业回归”来描写这种现象,但仍然掩盖不住日本制作业在海外节节败退的事实。 由于中国工人工资与日本本土差距缩小、互联网时代现货需求的增长,以及日本制作业转向高端,导致日本、精密机器和企业将产能迁回日本本土。 但如果仔细分析,以上理由可能并站不住脚 从工资来看,日本工资最低的地区工人的工资依然是中国最发达城市最低工资的近三倍,中西部地区差距更大。 其次回迁的企业大多为海外市场,而且近年来日本内需低迷,本土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 最后,中国本土并不缺乏高端制作业发展环境 以美国高科技公司苹果公司为例,在其全球590家供给商中,来自中国的供给商共有349家,远高于日本的139家,制作业供给的马达、、电池、WiFi模组、数据线等完整符合苹果公司严苛的标准。 而近期媒体热炒的中国游客抢购的日本电饭煲、马桶圈,也被爆出其实也是中国生产,消费者之所以抢购并非因为质量更好,而是因为日元贬值更便宜。 因此所称的日本制作业回归,本质是从海外“败退” 海外市场份额降落是日本制作企业推出的要害因素,据报道,2014年中国空调市场上,日本品牌松下、大金、夏普、日立等创下新低,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松下,其占领率也不到2%。 近期传出广州工厂解散风波的西铁城,其退出也是因为产品竞争力不如瑞士手表,导致在华销售不佳。 事实上,日本制作业的撤退不仅产生在中国,此前,松下、佳能、东芝、夏普、三井等日本制作企业已经开端从北美发达市场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