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科技日报组织的“技巧瓶颈纵横谈”系列栏目中,时任机械科学研究院技巧委员会副主任的屈贤明吸收专访时指出,国家对制作业的投入难以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虽然将引进技巧部分或全部移植到国内同类产品,但几乎没有创新成果。 当时专家指出,数控机床的研发是当务之急,应当使机床的“柔性、加工精度、效率大大进步,促使我们的制作加工程度产生根本性转变”。 其时,我国的数控机床市场还被国外商家垄断 我们自己研发的机床由于稳固性不足,难以跟国外优质机床竞争。 机床是一切制作业的起点 十年过去,机床程度是否还是中国制作业的瓶颈呢?记者近日再次采访了屈贤明专家。 “十年以来,中国制作业规模增长很快。 根据前年的数据,大概是年均25% ”屈贤明指出,制作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的机床需求,增进了国产机床的技巧进步。 今年在南京举办的数控机床博览会上,放眼望去,多是国产品牌的机床。 “跟十相比,中国的数控机床程度进步了很多。 ”屈贤明说,比如五轴联动机床,十中国还生产不了,如今已有好几家国产品牌了。 屈贤明认为,近年来机床程度的明显进步,使我们在一些制作业领域实现突破。 随举一例:成功国产的3.6万吨的垂直挤压机,使中国能够生产大口径厚壁管,因此日本同类产品的售价大幅调低。 其他一些重型机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程度,国产五轴机床也是标记性成绩。 但一些重要的高端数控设备我们仍未控制生产技巧,这使我们在大飞机、集成电路生产等一些最重要的制作业领域受到束缚。 因此想要实现制作业的全面腾飞,高端数控设备仍是必须攻克的难点。 “在先进技巧上,我们仍处于追随阶段。 ”屈贤明说,中国的数控机床在高速、精密方面还有阶段性差距。 同样规格的产品,国外机床转速大概是国产机床的三倍,精度也高出接近一个数量级。 屈贤明告诉记者,数控机床是一个生产环节极复杂的产业。 国产机床的技巧瓶颈,很难归结为单个具体环节 大体来说,数控机床由数字把持系统和机床组成 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有差距 一方面,高性能数控系统是决定整台机床性能和成本的要害因素。 今年南京博览会上展出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采用的都是西门子或法那科等外国公司的数控系统。 国内数控系统在高速、高精、五轴加工和智能化功效方面,相对世界先进程度有明显差距。 这是由于国内数控系统的系统结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现场总线)、高速高精把持算法、伺服驱动的综合差距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电主轴、双摆头、转台、纳米精度光栅等功效部件,及整机设计制作的核心技巧,也是中国制作高端机床的要害制约因素。 我国数控机床整体技巧的进步,最终离不开先进功效部件产业的支撑。 以上所述的差距,又来自于质量管理不善、技巧积淀不够、研发投入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其解决都需要较长时间。 尽管如此,屈贤明的预期仍然乐观 他认为,宏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拉动技巧进步的一个积极因素,可以预期,到2020年,制作业各领域需要的高级数控机床,将有大批产自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