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五周年的创业板,通过建构投资、创富的良性循环,助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要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除了政策的领导、扶持之外,一个有效的对策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创富示范效应,以市场化的方法配置资源,勉励人们投身创业、创新,勉励大众通过投资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运行五周年的,正通过建构投资、创富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5年来,共有近400家公司通过创业板融资约2500亿元,、等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巧公司借力创业板,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 目前,创业板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较2009年末增长11.6倍。 创业板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亦从2009年末的0.56%增长到目前的6.56%;即便在没有新股发行的2013年,创业板总市值仍然劲增73%,而同期全部A股市值仅增长2%。 新经济的准断定位与上市公司的良好成长预期,使得创业板日益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已达45.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1.6%。 创业板日均成交金额与A股总日均成交金额之比,从创办之初的1.4%跃升至目前的13.6%,其交投之生动、公司上市之踊跃,与香港等地创业板市场的淡静形成鲜明反差。 如今的创业板,已经成长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极具分量的第三极。 未来,如何优化制度设计,将资源进一步向新经济和民营经济领域配置,让类似BAT的优良中国企业扎根本土资本市场,仍有赖创业板的持续推动。 伴随、制作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压缩,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减速的阵痛。 不仅2014年一、二季度增速下滑至7.4%、7.5%,规模以上增速8月也下探6.9%,创5年半新低。 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刺激民间创新与投资动能,备受关注。 这一背景下,创业板运行5周年的经验,正可认为我们供给新的视角。 以创新基因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创业板在中国,可谓好事多磨:1999年开端筹建,2009年10月23日才正式启动,30日首批28家公司开端挂牌交易。 虽然起步晚于主板、中小企业板,但新兴的创业板,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别时代,施展着助推新经济腾飞、优化A股金融资源配置功效的奇特优势。 助力产业转型创业板之新,不仅在于历史新,更在于定位新。 其出身之初,便着眼于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巧公司的发展,5年来,一大批公司借力创业板的资金支撑,成长为新经济领域的龙头。 新技巧公司代表、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机器人(300024),其成长即得益于创业板的推动。 机器人,由中科院沈阳主动化所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工程部转变而来。 2009年10月30日,机器人作为创业板首批发行的28家公司之一挂牌交易,发行1550万股,募集资金6.1亿元,用于物流与仓储主动化成套设备制作、机器人主动化生产线扩建等项目。 随着募集资金的逐步投放,机器人的事迹大幅增长 按2013年末数据盘算,其营收和利润分辨较上市前一年增长2.4倍和4.8倍。 在二级市场上,机器人也受到热烈的追捧,截至2014年9月,其市值较上市首日增长超过400%,远远跑赢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机器人的成长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的切入点,近年国家战略多次提及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销售工业机器人3.7万台,超出日本成为机器人第一大需求国,但中国目前每1万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小于30台,不到全球制作业平均程度的一半,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为在工业机器人利用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拔得头筹,最近,随着创业板再融资的开闸,机器人又推出了非公开发行预案,打算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集不超过30亿元,拓展机器人、高端设备及3D打印项目。 认为,机器人的产能将提升3-4倍,达到1万台,其市场份额和话语权都将大幅提升,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自2010年GDP超过日本之后,坐二望一的中国何时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直为世界所注视。 根据美国IHS咨询公司2014年9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名义GDP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28.2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7.31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列车的前进,没有悬念,却可能遭遇颠簸 尤其是当前,从服装、机械到光伏、建材,中国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反响的,其实是创新不足与资源错配,如何领导传统制作业升级、发展先进制作业,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在创业板平台上,先进制作业企业并不少见,与机器人一样主打工业主动化的(300276)和(300124),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300115)等,都通过创业板融资获得了强劲的成长。 起步5年的创业板,已然通过公司创富、投资者分享的市场化机制,成为了中国先进制作业发展的助推器。 增进新兴产业成长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需要产业升级,同样需要调剂结构,提升IT、服务等新经济的占比。 而包含互联网、文化等在内的新模式、新业态企业,亦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大主力。 (300017)、华谊兄弟(300027)等企业同样依托创业板,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 2009年10月首批登陆创业板的网宿科技,堪称新模式公司的范例。 其重要业务之一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将用户的恳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不增长带宽而进步网络利用速度,是目前大型互联网企业必须的一种服务,网宿科技由此成为互联网掘金大潮中的“卖铲人”。 2009年10月,网宿科技发行2300万股,募集资金5.5亿元。 截至2013年,其募集资金所投的CDN网络加速平台技巧升级及扩建项目已经完成,流媒体及网络游戏数据中心(IDC)专用平台项目投资进度72.9%,但由于技巧创新,已经完成预定建设目标,并达到了预期收益。 上市所带来的资金,支撑网宿科技突出重围,成为中国CDN市场的双寡头之一(另一行业龙头为蓝汛,二者合计占市场80%份额),并与亚马逊等巨头达成合作。 即便有2013年较高的基数,网宿科技2014年仍交出了一份令人注视标中报事迹:营收87464.54万元,同比增长74.69%;利润17243.9万元,同比增长151.56%;净利润19333.23万元,同比增长246.72%。 截至2013年,其营收和利润分辨比上市前增长4倍和5.4倍;截至2014年9月的市值已达169亿元,比上市首日增长超过400%。 创新模式的互联网企业,由于发展初期盈利能力不强,再加上轻资产的特点,属于需要“帮扶”的范例对象。 做网站制作与掩护的(300051),主攻城市信息化现在又向智慧医疗领域扩大的(300168),近期获得移动转售试点资格并且拟通过收购进军互联网医疗的(300288),都是通过在创业板融资获得了赶超对手的机会。 在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里,像网宿科技这样通过创业板上市发展成为行业寡头的故事还会上演。 一大批类似企业的崛起,则将带动中国经济完成结构调剂 华谊兄弟则是作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文化类企业的佼佼者。 同样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华谊兄弟,上市时发行4200万股,融资12亿元。 利用募集资金,华谊兄弟加大了电影、电视制作和影院等方面投资,充分把握住了国内电影票房2005-2013年从20亿到超过200亿的发展机会,先后出品和投资包含《非诚勿扰》系列和票房过12亿的《西游·降魔》等几十部热门电影,奠定影视剧市场第一梯队的地位。 出品、投资的影视剧热播热映,为华谊兄弟带来了不菲的回报。 截至2013年末,华谊兄弟营收较上市前一年增长2.4倍,净利润更是增幅达到24.2倍,不过2013年后其营收增速有下滑趋势。 在二级市场上,华谊兄弟也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截至2014年9月,其市值达到284亿元,较上市首日增长150%,涨幅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 此外,2014年5月,华谊兄弟还借助创业板再融资的机会,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2亿元,开展横向并购,购置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介入到近年迅速发展的手机游戏领域。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具有固定资产相对较小和人力资源、流动资产投入大的特点。 受到贷款抵押条款的,这些企业往往难以通过贷款来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而其一旦获得资金支撑,竞争力会跃升一个台阶,很容易在业内脱颖而出。 创业板的推出,正为这类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除了华谊兄弟,影视业中的(300133)、(300251)以及手机游戏行业的(300315)等公司,无一不是从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撑,然后经过自身努力发展,取得行业领先地位.资本市场第三极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就是为那些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供给融资道路。 创业板首发的28家公司,即涵盖传媒、信息技巧、医疗保健和高端制作业等新兴产业。 5年来,这28家公司的综合营收和净利润分辨增长2.13倍和1.03倍,年复合增长率分辨达到33%和19.4%,充分彰显了创业板孵化新经济、新技巧企业的功效。 截至2014年9月15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达392家,其中,、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科技型行业公司占比超过60%,与传统行业占主导的主板市场形成鲜明对照和良性互补.这392公司通过创业板融资2481亿元,如今,其总市值已突破2万亿元,较创业板成立当年末增长11.6倍。 创业板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亦从创办2009年末的0.56%,增长到目前的6.56%。 即便在没有新股发行的2013年,创业板总市值仍然增长73%,同期全部A股市值仅增长2%,若是剔除中小企业板,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当期则减少了0.36%。 创业板总市值的增长得益于两大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长,从首发28家到目前的392家,增长14倍,从新上市公司数量看,创业板吸纳了A股大部分的小微新上市公司,为大批新兴企业供给了融资通道。 二是投资者对创业板的热情高涨 新经济的准断定位与上市公司的良好成长预期,使得创业板日益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6月开端发布至今,累计涨幅已达45.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由于实体经济低迷下跌11.6%,二者形成鲜明反差。 作为真正的成长之板,创业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交投日趋生动。 其日均成交金额与A股总日均成交金额之比,从创办之初的1.4%跃升至目前的13.6%。 这与香港等地创业板市场机构投资者缺乏、交投不生动的现象也迥然不同。 如今的创业板,早已不是当年的“初创之板”,而已经成长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极具分量的第三极。 (责任编辑:DF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