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加工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采购
  • 企业
  • 产品
  • 资讯
搜 索

“中国制作”现身月球具有重大标记意义

  

  中国日前发布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美满成功后,“嫦娥”和“玉兔”在第一次月夜到来之前争分夺秒,持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勘察。

  从25日起,它们陆续进入月夜“休眠”状态

  

  始于2004年的中国探月打算“嫦娥工程”,预计在2020实现绕月、落月、返回三个实行阶段。

  随着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像,将照片传回地球,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美满成功。

  

  嫦娥三号美满“落月”,中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中国制作”在月球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中央、国务院、对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美满成功的贺电中指出,这是中国航天战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国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光辉,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摸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精彩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就对“上九天揽月”充满兴趣。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称,“玉兔”驶上月面展现了国家自满感。

  美国芝加哥传媒报道,大批芝加哥华人华侨都欢欣鼓舞,有华人说:“看到玉兔号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熠熠生辉,心里无比自满和振奋。

  ”

  香港《太阳报》刊文称,对中国而言,成功登月可称得上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更重要的是,嫦娥打算是国家、经济、科技
实力的表征,其背后所牵动及发动的科研人员与技巧更是硬实力与可贵的资产。

  

  嫦娥三号总指挥张廷新介绍,嫦娥三号攻克了多项要害技巧,包含月面软着陆、两器分别、月地间遥操作、月夜生存、测控通信及地面实验等。

  “嫦娥三号的新研产品所占比例高达80%,而一般卫星只有20%-30%。

  ”他说

  

  科学家指出,“月球留痕”,载人航天“十战十捷”,不仅验证了相干技巧的突破,验证“中国制作”的精密和可靠,也将给中国带来包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内的多重影响。

  

  《联合报》报道说,以发射后一次进入地月轨道为例,对火箭的入轨准确度提出严苛考验,而新研发的双雷射惯性陀螺仪搭配卫星导航修正仪,已证明可完成此任务。

  

  “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多种高端技巧支撑,解决航天难题的过程就是倒逼中国科技发展的过程。

  ”探月二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这些成绩还将对年轻科研人员起到宏大鼓舞作用,而人才的造就是“续航”中国创新能力的要害。

  

  有指出,控制核心技巧是发展经济王道,通过航太科研成果的转化,把技巧转移给企业生产民用产品,才是真正的里子。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则指出,中国探月工程意味着将更多航天技巧转移到民用领域。

  他介绍说,阿波罗工程带动了3000多项成果转移到民用,投入产出比达1比15.

  研究显示,航天产业1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至12美元的回报。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航天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研发尖端技巧带动高低游产业链共同发展,进而通过技巧扩散效应,推动全部社会进步。

  这也是发达国家热衷航天事业的重要原因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近年来研制的1100多种新
,80%在空间技巧的牵引下研制完成。

  目前,近2000项空间技巧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尽管尚且不能算出中国探月工程的投入产出比,但吴伟仁举例阐明嫦娥三号有望转移民用的技巧相当可观。

  “比如着陆器腿部采用的新型材料既可拉伸也可压缩,比如月球车丝网式的轮子,比如建设深空测控网,有些对民用的影响现在看不到,但会随着时间推移展现越来越多的成果。

  ”他说

  

  专家指出,虽然中国航天取得可喜成果,但相比美俄等航天强国,还有不少差距。

  
作为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动机”,毕竟能释放多大“马力”驱动民用创新、多大程度提升中国制作业整体程度、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方法转变,还需长期的努力,尤其是要加大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

查看更多本类信息  加入收藏  返回上一页
最新消息
·2020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
·2020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览会
·2020深圳11月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技.
·2020中国未来工业机械展
·2020第22届上海工业博览会
·2020广州汽车轻量化展览会
·2020广州国际空压机及气动技术展览.
·2020广州数据中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20上海低碳科技博览会
·2020上海化工新材料展览会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