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作由大变强,要跻身世界制作业第一方阵2015-05-2007:57:00起源: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巧有限公司“无人工厂”打磨车间,在完成“机器换人”后,机械手基础替代了人手。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中国制作2025》方案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要害环节,安排全面推动实行制作强国战略。 专家认为,中国制作“由大变强”,除了要扭住缺“核”少“芯”这一牛鼻子,也要在提升工业设计程度、造就“工匠精力”高低工夫——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中国制作2025》方案的目标,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是“由大变强”。 在《中国制作2025》方案的指引下,中国制作业将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要害环节,走向第一方阵,跻身制作强国。 创新是要害核心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中国制作业自身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世界著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中国制作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为此,《中国制作2025》方案提出了5慷慨针,分辨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和人才为本,这就是针对中国制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 ”工信部部长苗圩吸收《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其中,创新是建设制作强国的要害核心 毛伟明认为,技巧创新,不仅能带动传统制作领域的生产率进步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涌现,推动制作业的转型升级。 方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认为,《中国制作2025》方案将领导中国制作企业更加器重创新,逐步增长研发投入,加强要害核心技巧攻关,努力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 从方太的感悟来看,中国制作要向高端制作转型,要做好前沿的设计、领先的技巧、高深的工艺和可靠的品德。 两化融合抢占制高点苗圩指出,要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全部制作业的发展,来实现中国制作业由大变强,这也是中国制作升级要盘踞的一个制高点。 许多专家解读方案说,智能制作是中国制作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并认为中国制作升级的一大优势是“互联网+”,这两者其实都是要把信息化和制作业深度融合。 苗圩解释说,智能制作包含3个方面,一是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比如更加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二是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或信息化,把信息技巧用在全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大进步效率和效益;三是在企业层面建立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换和共享。 对此,浪潮团体董事长孙丕恕有深切的感受:几年来中国制作业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已显示出中国市场的优势所在。 《中国制作2025》方案,将以物联网技巧为基础,直接驱动生产核心领域的创新和创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巧与现代制作业融合创新,把“中国制作”升级为“中国创造”。 智能制作工程也是《中国制作2025》方案提出的5大工程之一。 据工信部设备司副司长李东介绍,今年工信部打算选择30个以上智能制作试点示范项目,将比以往更加重视切入智能制作的要害环节,而不是仅仅在外围、环境方面推动,要突出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锁定重点领域《中国制作2025》方案断定了高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设备、农业机械设备等10大重点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这都是有发展潜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并有必定基础的产业。 “这10大领域每个都有一些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 ”苗圩举例说,在航空航天设备领域,我国北斗系统的精度、笼罩领域已经可以达到美国GPS系统的程度,在民用方面的差距也逐渐缩小,将会迅速形成宏大的市场规模。 同时,这10大领域既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产业,这既要推动传统制作业转型升级,还要在应对新技巧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这一特点在《中国制作2025》全部“1+X”方案中也有明显体现。 据懂得,《中国制作2025》是一个“1+X”的方案,其中,《中国制作2025》方案是“1”,即一个总的举动方案,而“X”则是支撑这个方案的一系列专项方案,预计有10个左右。 (经济日报记者黄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