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加工中心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采购
  • 企业
  • 产品
  • 资讯
搜 索

美国制作业“回流”难撼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代表美国硅谷最新技巧的“谷歌眼镜”,将贴上“美国制作”的标签。

  谷歌公司将与代工商鸿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国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国制


  据《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代表美国硅谷最新技巧的“谷歌眼镜”,将贴上“美国制作”的标签。

  谷歌公司将与代工商鸿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国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国制作这款运用了最新“可穿戴盘算”技巧的产品。

  来自西陆军事http://www.xilu.com

  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去年12月,苹果公司首席履行官库克表现,“出于技巧考虑,打算把设在中国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国内”。

  在此之前,美国通用电气也发布将部分生产线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

  美国制作业开端从海外“回流”了

  

  市场因素促美国制作业“回流”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弘认为,在推重自由经济的美国,制作业“回流”的现象受因素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市场因素使然。

  成本把持、质量把持以及接近市场,是美国制作业“回流”的几个重要动因。

  

  近十几年来,亚洲国家的人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以中国为例,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工人的薪酬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2005年到2010年,增幅高达每年19%。

  中国政府近期更是定下了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工人工资却上涨缓慢

  在美国制作业领域,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5年以来,工人的实际工资甚至降落了2.2%。

  另外,运输成本上升,页岩气开发后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内制作业所需能源的价格,这些因素都促使美国公司对成本把持作出新的考量。

  

  另一方面,虽然外包公司可使商品价格更便宜,但却不利于产品与技巧的迅速更新。

  因此,一些公司想更接近客户,从而更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变更做出反响。

  对于一些技巧复杂的高科技产品,设计者与制作者的及时有效沟通,也十分重要。

  

  因此,从这些角度考虑,“谷歌眼镜”选择在谷歌硅谷总部附近进行制作,也是可以懂得的。

  

  “回流”规模还只是“涓涓细流”

  一度被认为“制作业衰退”的美国,现在因“回流”而再度成为议论焦点。

  不过有专家认为,现在美国制作业“回流”的规模,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涓涓细流”,今后是否会形成大规模“回流潮”,还有待时间验证。

  

  根据《经济学人》引述的数据,目前“回流”美国的企业,大大小小加到一起也不到100家。

  目前看来,现在这些“回流”的企业,大多数只是将以美国为销售目标地的产品线带回来了,很多大型公司在国外的生产规模依然比“回流”部分大得多。

  

  为此,美国已开端进行新的布局

  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发布投资10亿美元,建立由15家制作业创新研究所组成的全美制作业创新网络,以带动制作业创新和增长,提振美国经济,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制作”仍具奇特优势

  根据波士顿咨询团体的估计,在交通、盘算机、合成金属和机械等领域,到202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到30%的商品将实现本土生产,可推动美国年度出口额增长200亿美元到550亿美元。

  这让人不免担心: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被撼动

  

  有批评家认为,这种估计过于夸张

  至少在目前,美国制作业的“回流”还是相当理性的

  以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为例,虽然它发布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开设新的发掘机制作工厂,但它同时也发布将扩大在中国的研发运动。

  

  也有分析认为,即便涌现美国等发达国家制作业“回流”的现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作业国仍然具有奇特的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组件供给链,且相对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无疑要优越得多。

  目前,有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端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再外包给东南亚国家,以节俭人力成本。

  

  在进步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日本的这一数据则为83%。

  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雷同发展阶段的日本

  目前中国正在推动的主动化,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

  

  在市场接近性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新兴经济体市场。

  因此也有分析认为,单就人力成本上涨这一因素而言,并不会促使更多的企业离开中国。

  

  不过,发达国家纷纷吹起“高新技巧”的号角,中国也应当有所警觉。

  王孜弘认为,中国制作业加大技巧创新的投入,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步伐,应是应对寻衅的前途所在。

  

  本报北京4月5日电实习生陈婧

查看更多本类信息  加入收藏  返回上一页
最新消息
·2020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
·2020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览会
·2020深圳11月国际自动化及机器人技.
·2020中国未来工业机械展
·2020第22届上海工业博览会
·2020广州汽车轻量化展览会
·2020广州国际空压机及气动技术展览.
·2020广州数据中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20上海低碳科技博览会
·2020上海化工新材料展览会
图片新闻